当前位置:【寿县人民医院首页】>【健康博览
细菌性痢疾的健康教育
[2020-12-09 15:16]  浏览次数:56399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4.jpg



一、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表现。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儿童发病率一般较高。 


2.jpg



二、病因

  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为水型传播、食物型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苍蝇传播等。人群普遍容易感染。


1.jpg



三、症状

  潜伏期一般1~4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菌痢主要有以下症状:

  1.普通型,突然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继而腹泻。大便初为稀便,以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10--20次或更多,量少,有时纯为脓血或呈黏冻状。常有左下腹痛,便前加重,便后暂时缓解,便意频繁。急性的自然病程为1~2周,大多数可缓解或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2.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突起高热达39~41℃或更高,同时出现烦躁、惊厥,面色苍白,四肢冷,迅速发生休克,甚至呼吸衰竭。常于发病数小时后才出现脓血便,部分病例肠道症状不明显。可分以下三型。

(1)休克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及紫绀,早期血压正常,但亦可降低;可有少尿或无尿,甚至昏迷。此型较常见。

(2)脑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亦可出现呼吸异常。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3)混合型:有以上两型表现,病死率很高。

  3.轻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明显里急后重。病程3~7天痊愈,亦可转为慢性。

  4.重型:持续高热,大便次数10次甚至失禁,腹痛剧烈,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出现脱水、意识模糊等。


3.jpg



四、治疗原则

l.一般治疗:注意生活节律,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

2.病原治疗:依据检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有肠道功能紊乱者可用镇静或解痉药物,菌群失调引起的慢性腹泻可长期予微生态制剂。

4.调理肠道功能


10.jpg


五、保健

(一)护理

1.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和量。

2.观察体温情况。

3.每次便后进行肛周皮肤清洗:便后用温水洗抹,必要进涂植物油,并嘱病人便纸要清洁、柔软。

(二)饮食

1.饮食原则:

饮食应容易消化,富含营养,水分充足,无刺激。并少食多餐。

2.饮食宜忌:

(1)急性期,腹痛、呕吐明显,应采用清淡流质饮食,可给浓米汤,5—10%的炒面粉糊及藕粉、淡果汁、菜汁、淡茶水等。禁食牛奶、豆浆及浓甜饮料。

(2)好转期,呕吐止,便次减少,可进食富于营养的流食或低脂无渣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羹、蛋汤、去油脂的肝泥汤或肉泥汤等。一日进餐4—5次,酌情少许饮用酸奶。

(3)恢复期,排便已基本正常。宜进食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饭,烹调仍以碎、细、软、烂易消化为好。多食紫皮大蒜,可吃生苹果泥,但应限制其他水果。避免过早地进食生冷、坚硬、油腻、油炸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含粗纤维素多的和容易产生肠胀气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粗粮,番薯、马铃薯、萝卜等。


9.jpg


六、预防

  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

  1.控制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要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排泄物要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医务科 代云峰/文  宣传科 方敏/整理)





Copyright @ 2011 寿县人民医院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医院地址:寿县新城区东津大道与大顺路交叉口 邮政编码:232200 联系电话:0554-2766013 18365532222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11010605号-1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网站域名://www.zahregurme.com 电子邮箱:sxxyyxcg@163.com
欢迎您!第4638372位来客 当前在线人数:1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0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