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菌药物?
所谓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主要由某些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及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物有哪些使用误区?
很多家庭的小药箱都会备用抗菌药物。有时会把抗菌药物当万能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也不是治疗感冒药。那么,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哪些误区?
误区1:抗菌药等同于消炎药
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药。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包括磺胺类药等化学合成药、青霉素等抗生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等。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症状本身起作用,常见炎症症状有红、肿、热、痛等,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退热止痛,起到“治标”的作用。抗菌药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此外,人体存在大量正常菌群,若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会抑制和杀灭它们,造成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所以抗菌药物一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2:感冒就用抗菌药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菌药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实际上,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抗菌药无效。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菌药。
误区3:吃抗菌药预防感染
抗菌药预防感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如做结肠和直肠手术前可使用等。若在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动不动就使用抗菌药来预防,反而会引起细菌耐药和体内菌群紊乱,增大感染风险。如果出现轻微感染如皮肤表面的小疖肿等,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正常,均能自行痊愈,无需使用抗菌药。
误区4:频繁更换抗菌药
应用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此外,其效果还受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影响。患者只要遵医嘱,一般都能获得疗效,反之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更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
误区5: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如果停药过早,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治疗不同感染、细菌类型,所用种类和疗程都可能不一样,如治疗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疗程通常为10~14天;治疗军团菌感染,疗程常为10~21天。感染症状减轻时,细菌一般尚未彻底清除,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因残余细菌而复发,同时如此反复,相当于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遵医嘱服药时,一定要吃够疗程。
误区6:抗菌药越“高级”越好
每种抗菌药都有自身的特性,各有优势劣势。所谓“高级”,一般是针对药物新旧和价格而言,并非指对某种感染更有效。选用抗菌药,需要因病、因人选择,对症下药。盲目用“更高级”的,易引起耐药,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因此适合的抗菌药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越贵的越好,也不是越新的越好。
抗菌药物滥用主要产生的危害?
一、损害人体器官。抗菌药物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影响肝、肾脏功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
二、慢性自杀。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细菌产生耐药,无药可治,相当于慢性自杀。
三、导致二重感染。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呼吸道、肠道都存在一些菌群,这些菌群之间维持平衡状态。如果不合理广谱抗菌药物,对药物敏感的菌群被杀灭,而有些不敏感的菌群则趁机繁殖,造成细菌紊乱从而诱发新的感染。
四、浪费医疗资源。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使用不当都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社会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该怎么做?
1、不随意买药;
2、不自行选药;
3、不任意服药;
4、不随便停药。
(医务科 代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