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时看到小区门口一个大爷用三轮车支起来的“小摊”,车把手上挂着的牌子上面写着“磨剪子 戗菜刀”。吸引我不由停下来的除了这在现在几乎不怎么看到的职业还有大爷那爽朗的笑声。
小时候很喜欢这种走街串巷的小摊,这时候大人就会拿出家里面的菜刀、剪子,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但是这也不急,因为大家就会或蹲或站地聚在那聊天。从师傅来自哪里,干这行多少年了?聊到自家菜刀用了多久了,从菜刀上面的豁口是如何造成的聊到晚上做什么饭食,最后归于张家长李家短。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大人的聊天声中玩耍,这时候就算皮一些也不会挨打。或许是因为气氛很好,这个场景就一直印在脑海里。
现在各家生活也过得更好了,家里分门别类买各式各种的刀具。但是随着父母老去年轻人对磨菜刀这个职业也变得陌生了,也越来越少见到磨菜刀的老师傅了,又或是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与这城市中的一抹悠闲错过了。为什么我会用悠闲来形容它呢?是因为大爷那不慌不忙每一下都匀称有力的沉着,也是因为他一边工作一边笑着说话的明媚,用词虽显夸张,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却也真实地透露着一种对自己老手艺的一种爱好和肯定。之前网上有个说法说,任何一种兴趣变成职业后,职业必然对兴趣造成很大的破坏,但从磨刀大爷这里却体现出一种沉浸的快乐。我不知道现在磨一把刀费用是多少,大爷一天能赚多少钱,但从他干净的衣服和笑容里,他的价值感堆满。
柳宗悦在《民艺论》里说到“当今的时代正在急剧的变化着,所有的事物也许会匆匆流逝。时、心及物都迅速地成为过去。未来是新的,过去也是新的。原先习惯的世界现在是不可思议的世界。在我们的眼前,印象深刻的是再次回归平凡的事物。”是啊,那些常常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美好,其实细想起来,就是我们平凡生活的缩影,我们却时常想起它,真的如同被擦过的镜子一般,照出来的都是新而鲜亮。
(记者团成员娄丽/文 宣传科方敏/图|整理 责编:汪瀚甲 审核:张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