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目前很多患者、
以及少数医护人员
都不太重视康复,
都以为打打针、
接下来我们浅谈下康复训练:
1、 康复评定流程:
患者 → 接诊 → 临床观察及检查 → 初期评定(入院) → 制定康复计划 → 治疗 → 中期评定(1个月左右)→ 进一步治疗 → 末期评定(3个月左右)→ 出院安排。
2、各期的评定内容:
(1)初期评定:入院7日内完成。主要疾病诊断、主要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的范围和程度、社会参与能力受限的程度等问题。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提出注意事项,预测、预后及判断康复的影响因素。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中期评定:在初期评定后1月内完成。按初期评定所设定的目标判断是否完成;依据目前的功能状况,制定下一步康复治疗计划。
(3)末期评定:应在病人出院前1周进行。其内容包括:康复治疗经过的总结,康复目标实施的程度,功能和能力提高的程度,各种康复治疗的有效程度;经验及教训,出院建议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等。
康复训练
1、目的:
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重返社会。
2、软瘫期:
(1)主要特点: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2)治疗重点:是尽快提高患肢的肌力及肌张力,预防废用综合征。
(3)临床上一般应该在针刺结束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3、痉挛期:
(1)特点: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多数患者会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异常的运动模式。
(2)重点:抑制痉挛、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关节分离运动。
4、相对恢复期:
(1)特点:肌痉挛轻微甚至完全消失,能进行脱离协同模式的自由运动,甚至能进行协调的单个关节运动。
(2)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
5、康复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1)尊重患者的实际需求,
坚持“按需治疗”;
(2)注重评定的客观准确,
坚持“循证治疗”;
(3)强调方法的协同增效,
避免“相互拮抗”;
1、康复训练要在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
2、康复开始的时间尽早;
3、强调康复的主动性;
4、训练要循序渐进;
5、注意并坚持良肢位的摆放。
1、有利因素:年龄,轻偏瘫或运动性偏瘫,无感觉障碍,反射迅速恢复、随意运动有些恢复,能控制小便,无言语困难或者失认症,认知功能完好或损害甚少,无明显复发性疾病,无抑郁、焦虑,家庭支持良好。
2、不利因素:年龄较大、有全身性基础疾病,以前发生过脑卒中,本次发病曾长时间昏迷或植物状态、持续瘫痪1个月以上,严重的感觉障碍,长时间二便失禁,完全性失语,两侧偏瘫,小脑性失调,眼震、复视、注视麻痹、假性球麻痹,存在严重的认识障碍、半侧空间失认、身体失认、病态失认等合并症,有明显的抑郁或者焦虑,缺乏家庭支持。
偏瘫: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1、轻度: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
2、严重: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主要为一侧上下肢的运动障碍。在临床上有四种表现形式:
1、意识障碍性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2、弛缓性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3、痉挛性偏瘫:一般的是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4、轻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
(汪雷/审核 康复医学科 王晓玉/文 宣传科 方敏/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