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与同事出征前合影

我的父亲,寿县县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高峻岭

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承担着病区环境消毒工作
我是一个正在北京读大学的学生。四月伊始,忽从故乡传来新冠疫情的消息。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的母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家庭环境让我由不得心生担忧。家乡的疫情怎么样了?有多少感染者?防护物资准备充分吗?可我最担心的还是我的父亲和母亲。我明白,疫情来袭的关键时刻,他们的职业与责任让他们不能退缩,必须逆行而上。我赶忙打电话回家询问情况,当得知家中一切安好,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但是第二天,母亲就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即将赶往疫情防控一线,到隔离病区值班。
真的要上前线啊?防护措施齐全吗?疫情有多重?有多少患者?远在千里,我的心高高悬起,急忙打电话,得知父亲正在收拾行李,语气匆忙地安慰我“没事的,没事的……”,并解释身为医务工作者,疫情当前,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责无旁贷。
责任!是啊!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披上白大褂就是披上战袍,穿上防护服就是穿上盔甲,就是担当起责任,就是与病毒搏斗,和时间赛跑,要从疫情手中夺回烟火浓郁的正常生活。就算再不舍,但那是我父亲的工作,我只能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父亲到了一线,我和母亲都很担心。手机不能带进隔离病区,再加上工作繁重,想要联系十分困难。所以每天我都算着时间与父亲通话,尽量不耽误父亲的工作。父亲总是说一切都好,虽然辛苦,但是救死扶伤抗击疫情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是每位医护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疫情隔开了距离,但隔不开爱。隔离病区里也有一些温暖的故事。我父亲告诉我,有一个老人,住在医院里,虽然每天医院都供应有盒饭,但是盒饭比较干,老人吃不下去,每天吃饭都很困难。于是我父亲就和其他几个同事商量,想办法从外面为老人买了几包方便面,为老人解决了吃饭的难题,老人也十分感激。还有一个小朋友因为陪护生病了的爷爷,也被隔离。小朋友完成作业需要一个新本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件在平常看来很小的事情,在隔离病区里变得十分困难。我父亲和同事为了满足小朋友的愿望,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个新的作业本,看着小朋友脸上的笑容,他们也十分欣慰。
我父亲和他的同事们都是普通人,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会感觉到身上的疲惫,心中也开始挂念家人。走得太匆忙,家里不知道可缺少什么?父母的药还够吃多久?孩子可闹人,可听话,可想妈妈爸爸?很多夫妻都是同时奔赴一线,那个他(她)可做好防护,吃得可好……
“青山一道,风雨共担”,父亲与同事们奋战在抗疫一线,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黄码医院、方舱医院等等。因为他们的守护,危险变得可控,患者获得安全与康复。这是医者的担当,更是初心的彰显。
祈愿早日“疫”将过去,山河皆安!
(麻醉科高峻岭之子高国栋/文、图 宣传科张绵林/整理 责编:汪瀚甲 初审:陈冬 终审:汪雷)